查看原文
其他

北京大学占肖卫教授课题组:半透明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点击上方“蓝字” 一键订阅

最近,北京大学工学院占肖卫教授课题组在强近红外吸收的稠环电子受体的分子设计及高效半透明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在材料领域著名期刊《先进材料》发表了3篇论文。


近几年,半透明太阳能电池在光伏建筑一体化和产能窗户等领域的美好应用前景引起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兴趣。顾名思义,半透明太阳能电池在吸收光能转化为电能的同时,能够让部分的可见光透过,从而保证一定的透明度。而在各种光伏技术中,有机太阳能电池被认为最适合制备半透明器件。迄今为止,半透明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大多数集中在透明顶电极,而活性层的研究比较缺乏。半透明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活性层通常是聚合物给体和富勒烯受体。由于富勒烯受体光吸收很弱,基于富勒烯受体的半透明有机太阳能电池效率普遍较低,单结电池效率一般在4-6%,叠层电池效率一般在7-8%。


北大博雅塔照片(a和b分别为相机镜头被半透明太阳能电池遮挡前后)


2017年,占肖卫课题组提出理想的半透明有机太阳能电池活性层应该具有强的近红外吸收和较弱的可见光吸收等特性。这种活性层能够充分利用太阳光谱中近红外部分的辐射来发电,而在可见区保持较高的透明度。基于这个理念,他们设计并合成了一个新的具有强近红外吸收的六并稠环电子受体材料IHIC,其光学带隙为1.38 eV(吸收边898 nm)。IHIC与广泛使用的窄带隙聚合物给体PTB7-Th共混制备半透明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的效率为9.77%,可见光区平均透过率为36%,且具有优异的光稳定性。工作发表在Adv. Mater. 2017, 29, 1701308(博士研究生王伟和严岑琪是共同第一作者),发表后9个月内被引用50余次,入选ESI热点论文和ESI高被引论文,Wiley网站Materials Views China以“高效率半透明有机太阳能电池”为题进行介绍评述。


论文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1701308


在此基础上,他们设计合成了一种基于八并稠环噻吩为核、氟代氰基茚酮为端基、强近红外吸收的稠环电子受体材料FOIC,其光学带隙为1.32 eV(吸收边942 nm),吸收边比六并稠环电子受体材料IHIC红移44 nm。FOIC与PTB7-Th共混制备半透明有机太阳能电池,可见光区平均透过率为37.4%,效率提高到10.3%,这是半透明有机太阳能电池的世界最高效率(Adv. Mater. 2018, 30, 1705969,博士生李腾飞是第一作者)。Wiley网站Materials Views China以“高性能稠环噻吩电子受体光伏材料”为题进行介绍评述。


论文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1705969


之后,他们设计合成了一系列的强近红外吸收的稠环电子受体材料,系统比较了给电子稠环核的大小对材料吸收光谱、电子结构、薄膜形貌和器件性能的影响,发现拓展稠环核是实现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同时提高的有效分子设计策略(Adv. Mater. 2018, 30, 1706571,博士后代水星是第一作者)。


本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的资助。


论文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1706571


来源:北京大学工学院

免责声明: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

相关进展清华大学张希院士评述:叠层聚合物太阳电池取得接近15%的光伏效率
北京大学占肖卫教授与合作者发表综述: 芳酰亚胺类电子受体和稠环电子受体这两类最具代表性的非富勒烯受体材料的研究进展
北京大学占肖卫教授:让塑料太阳能电池因非富勒烯受体而迈向新纪元
北京大学占肖卫教授系统评述:稠环电子受体光伏材料
北大占肖卫课题组在《化学研究评述》及《化学综述》发表综述

关注高分子科学技术  👉


长按二维码关注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